用药咨询

您会没病找“病”吗?

更新时间:2014-09-09 17:07:00

秋风一起,刚刚降温,又有一些中老年人纷纷到各医院门诊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病发作。输液的人大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输液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样的“常规”预防究竟作用如何呢?
    静脉输液不能预防血栓的发生。血栓多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加上一过性低血压形成,常多发于夜间。由于静脉输液不能预防动脉硬化,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预防血栓的发生。输液虽可暂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但只要输液停止,血液粘稠度很快就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在输注抗血栓药或能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后,药效会随着输液疗程的结束而迅速消失,无法取得在半年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因此,利用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不可取。
    输液本身有一定的危险。输液是一种给药的途径,适用于急救危重病人、严重感染和各种要求快速达到疗效的病人。输液对注射液和用具的要求极为严格,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感染,且社会上潜在的传染源不少,这就增加了输液治疗本身造成感染的机会。输液时一旦杂物进入血管,就会引发血液感染。此外,老年人的心肺肝肾功能本来就比较差,如果一次输注过多的药物会增加这些器官的负担,损害这些器官的功能,甚至可导致肝肾功能不全、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输液对血管有刺激。液体的浓度越高,对血管的刺激越大。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输液,肢体上的血管已发生硬化,针一刺就破。一旦这些病人罹患疾病需抢救时,血管会很难找到,这就增加了许多危险。
    与静脉输液相比,口服用药安全、方便、经济实惠,因此,不要轻易用输液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要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只有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平稳情绪,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做到作息有规律、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切忌大喜大悲、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季节转换时,要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