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咨询

您了解高血压吗?

更新时间:2013-12-03 16:58: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症侯群,正常人的血压是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凡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类:原发性:病因明确,是全身性慢性疾病,占80%--90%。继发性:称症状性高血压,约占10%--20%,在某些疾病中作为症状之一出现。
    病因: 1、长期精神紧张,缺少体育煅练;2、有高血压家族史;3、体重超重;4、饮食中含盐量高,吸烟,喝酒
临床表现:(一)、缓进型:  1、早期(Ⅰ期)  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呈良性过程,达10—20年之久。主要症状: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心悸、易怒、视网膜动脉; 2、器官功能代偿期(Ⅱ期)特点:血压持续上升,舒张压上升,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导致心脑、肾、缺血性损害,其功能可代偿;3、 器官功能失代偿期(Ⅲ期)心脑肾功能不全出现脑血管意外。
    (二)急进型又称恶性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病例1%--5%,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多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人,少数缓进型也可突发为急进型,1—2年内可出现严重心脑肾器官损害舒张压持续130—140mmHg以上死于尿毒症
特殊临床表现: 1、高血压危象因某种诱因,全身细小动脉一时性强烈痉挛,导致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多处血管强烈痉挛,而出现危象症状,剧烈头痛,气促,心动过速,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2、高血压脑病因脑部细小动脉严重持久痉挛,使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血压急剧上升,伴头痛、呕吐、看不清、抽搐,这二种情况出现,随时导致生命危险,如抢救及时,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治疗与饮食:(一)早期 1、低盐、低脂、低糖; 2、戒烟限酒,适当体育煅练;3、充足睡眠,肥胖者节食,减轻体重;4、症状明显者可小剂量服用降压药;(二)Ⅱ期—器官功能代偿期血压150/100以上者1、低盐、低脂、低糖;2戒烟限酒,适当体育煅练;3、充足睡眠,肥胖者节食,减轻体重;4、症状明显者可小剂量服用降压药; 5、利尿性降压剂;(三)Ⅲ期器官功能失代偿期血压160/110以上者综合性治疗降压,改善器官功能,治疗并发症
    降压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1、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长期服用应补钾,利尿保钾;2、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片(或缓释片)、氨氯地平片等,因有扩血管作用,副作用有颜面潮红,头痛等;3、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具有咳嗽副作用,使用时应注意;4、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片、阿替洛尔片、美托洛尔片,降压的同时能减慢心率,使用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