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应用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应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我们血糖的控制达标有时候至关重要,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在应用的时候具有各自的要求,在同一个病人由于服药的时间或身体状态的不同,可能对药物的吸收、降糖效果、副作用产生的多少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第一类:促使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用餐前半小时服用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类药物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磺脲类又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需要在三餐前半小时服药。长效类制剂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等。长效剂型每日服药一次,除非医生有特殊要求,一般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缓释或控释剂型的药物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的,否则就起不到 “缓释”、“控释”的长效效果了。非磺脲类促进胰岛素促分泌的药物也被称为格列奈类药物或“餐时血糖调节剂”,常用的有瑞格列奈等,这类药物可以快速短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于进餐前或进餐时服用,如不吃饭则不需要服药,这类药物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较好。
第二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应用广泛,目前应用的主要是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对不论有无胰岛B细胞功能的糖尿病人均有降血糖作用,对正常人则无,一般对服药时间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服用。部分患者服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果改为餐后或餐中服药,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而且药物的疗效不受影响。二甲双胍肠溶片,胃肠道反应稍弱,对服药时间没有严格限制。
第三类药物,胰岛素增效剂
主要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它与二甲双胍一样,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发挥稳定而持久的降糖作用,通常与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合用。这类药物一般在每日的同一时间服用一次,餐前与餐后服药均可。
第四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以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为代表的此类药物,通过延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发挥作用,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尤其适用于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中国人,河南很多人以面食为主,因而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该药要求进餐时随第一口食物嚼碎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这类药物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需直接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而口服面包、饼干等食物会因无法立刻吸收而达不到迅速提升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多,而且很多病友合并应用的其它药物也很多,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合理安排用药时间,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血糖的高低直接影响身体机能,因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且不可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