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医•精神 | 疫情当前,他用坚守点亮职业荣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这就是战争
是医务人员和死神的战争
汝阳县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成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科主任赵友墨迅速行动,组织腾挪病房、清理消毒、检查设备、搬运物资、进行各类会诊,全面开启了“战疫模式”。
科室的“领头羊”
“面对此次疫情,我们要坦然处之,因为对我们感染科医生来说,应对疫情跟我们平常为病人的诊疗是一样的,区别的只是防护级别要更高、投入诊疗力量要更充足、医护人员的精神状态要更饱满。”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34岁的他成了隔离病区的“领头羊”。
“装了马达”的赵友墨
作为防控救治最前线,汝阳县人民医院接受着来自疫情最快速最猛烈地冲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以同样的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响应速度,更快更好地完成每项工作。
身为感染科主任的赵友墨是最快投入工作的医护人员之一,为了应对这次疫情严峻的形势,他已在科室坚守了20余天未回家,为的就是能够及时照看病人、查看病房和救治会诊。这段时间,同事们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似乎变“快”了。在科室与科室之间走得更快了,说话快了,吃饭快了,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都在加速,同事们打趣的说,赵主任就像装上了一只“战疫”马达。
“陀螺医师”赵友墨
“今天好点没?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早上7点半,赵友墨穿戴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一开始工作他就像是一枚陀螺,不停地转,一直转到深夜甚至凌晨。
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看过去,有的情绪不稳需要耐心安抚,有的病情需要反复仔细听诊。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一趟查房走下来他的衣服往往全部湿透。查完房,除了负责病人的治疗他还要负责新冠病毒感染留观患者的收住及隔离病例的专家会诊,紧急协调感染病人的检查、救治、转运和信息上报等事务,一刻不得闲。
每天,他还要接应多达100多通来自各界的电话,解答来自各部门和患者的疑问,接受上级领导布置的最新任务,同时还要接受各隔离点及居家隔离人员的咨询。这样繁重忙碌的节奏,时常使他工作到失去了时间概念,以致于不抬头望一眼窗外,就分不清现在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
下午14点10分,赵友墨终于吃上了第一口饭,喝上第一口水。端着盒饭匆忙吃上几口,电话又响了。
“暖心家长”赵友墨
赵友墨平时非常关心科室每一个成员,如同家长一样,呵护整个团队。在大家最疲惫、最容易松懈意志的时候,赵友墨主任依然能以敏锐的医者经验察觉出同事身上最细微的变化,然后快速忘掉连日以来自己身上所累积的疲惫,匆匆地站出来,活跃气氛,给大家加油打气,鼓励大家要坚持下去。他和大家说,抗疫期间,对医务人员来说,信念、营养、睡眠是维持整个战疫取胜的法宝。但是经常是大家都吃了,主任的盒饭还在桌子上。
而当同事们称赞他的敬业与勇担责任时,赵友墨医生却不以为然地说:“医院上上下下都在忙,没什么稀奇的。”
“说不累是假的,压力大,24小时开机,24小时待命,好像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每次躺下去总以为是睡了很长时间,醒来一看却只有几分钟。”赵友墨语调依旧沉稳,却难掩疲惫。抗疫期间,赵友墨一天也没休过,即使睡下,他最牵挂的,还是工作。
“我现在有时都感觉有幻听,一有任何响动,我都觉得是手机,反射性地跳起来去接,生怕错漏一个重要信息。”已经面容憔悴,心力交瘁的他默默给自己强行打气。
2月8日上午,正在科室安排病人救治工作的赵友墨突然晕倒在办公室里。同事们赶忙将他搀扶到休息室里,口服葡萄糖、心电图检查……
“我没事,让我起来,还有几个病号没处理”清醒后的赵友墨起身就要去工作。
“主任你休息一下吧,你不能倒下!”
“是啊,主任,你去休息吧,你是感染科的主心骨,你绝不能倒下!”
科室同事们看着他日渐凹陷的眼眶心疼地劝他一定要注意身体。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他说:“我是科主任,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科室需要我,病人更需要我!”这样的信念支撑他坚持下来,逆风前行。
在院领导的坚持下,赵友墨才同意到心内科二病区住院检查。躺在病床上的他,还不停地用电话处理着科室的各项工作。“自己受点苦受点累没什么,不能耽误病人治疗。”经过各项检查,赵友墨的身体并无大碍。
听说赵友墨晕倒在了岗位上,已经20多天没见面的妻子泪流满面,“他工作一直很繁忙。作为科室主任,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开始,他就没有回过家。同为医务工作者,我虽然很担忧他的安危,但是,我也理解他,更加支持他。”赵友墨的父亲退休前同样从事医疗工作,对于儿子的工作,父亲很支持,“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理应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累的时候,有过害怕、有过彷徨、有过恐惧,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赵友墨坚定地说,“我们没有想过要当英雄,但我们绝不当逃兵。感谢感染性疾病科兄弟姐妹们无畏无惧的付出和对我工作的支持!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好这场战役。”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不一定身披盔甲,但一定会在危难时横刀立马,站在前方。